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纳入国家集成电路规划布局
在智能手机、新型电视、虚拟现实影像、机器人等领域,“合肥造”芯片未来将有更多用武之地。昨日,合肥市“十三五”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评审会召开,五年内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将超过150家,年产值达到5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非数字芯片生产基地。合肥已纳入国家集成电路规划布局
三年前,集成电路产业在合肥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如今,这座城市却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起之秀”,成效明显让业界瞩目,合肥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
全市拥有集成电路企业接近70家,年产值超过130亿元,三年增长5倍,年复合增长率全国第一,从业人员近万人。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初步形成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推进与京东方、联想、晶合、通富微电、射频芯片等大项目合作,形成了支持产业项目的“合肥模式”,在国内外产业界已经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在国家层面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已将合肥市纳入国家集成电路规划布局,凸显了合肥市较高的产业战略地位。
每年芯片的需求预计超过300亿元放眼国内外,集成电路都是一个“火热”的产业,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则尤为火爆。业内专家指出,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方面,合肥拥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丰富的科教资源、较低的商务成本和较高的政务效能。
此外,合肥是全国最大家电制造基地,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根据预测,仅合肥家电、面板显示、汽车电子和绿色能源等产业,每年对各类芯片的市场需求就达数十亿片,总额超过300亿元。
因此,亟需进一步制定新规划,推动未来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再次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将集成电路打造成为继新型显示产业后,又一个提升合肥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市发改委的负责人表示。
打造世界集成电路产业转移承接区
规划建议合肥积极融入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力争经过新一轮的发展,将合肥打造成为中国集成电路集聚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转移承接区。
合肥市发改委的负责人介绍,为实现规划将采取分步走策略,前三年成立产业基金、深耕制造/设计/封测/材料装备产业方向,连点成线形成重点突破;后两年产业协同发展,连线成面形成布局。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将建设特色8寸线、12寸晶圆生产线,集成电路企业将超过150家,年产值达到500亿元,实现制造业及设计业均位居全国前五,成为国内最大的面板驱动、汽车电子、功率集成电路、特色存储器、MEMS传感芯片、化合物半导体等特定芯片的生产基地,整体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非数字芯片生产基地,最终成为国内领先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IC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