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2
每次面对灾难,我们都希望科技发展的脚步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能够将人类从灾难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此时此刻,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每个组织,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在积极应对灾难,全力抗击疫情。信息技术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的科研、技术方面的能力水平,“非典”时期不能比。抗击疫情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化。
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发展深度融入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防控疫情创造了更有利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疫情研判、诊疗救治、便民服务等方面充分彰显出巨大威力。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疫情信息管理和宣传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和阵地。包括好大夫在线、企鹅杏仁一批互联网企业在线上构建了一条疫情“虚拟前线”,在这条“虚拟前线”上,免费提供在线义诊服务,缓解了医疗线下资源的紧缺。而包括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提供“疫情地图”“发热门诊地图”“辟谣平台”等多种信息服务,能够帮助百姓更直观地了解疫情实时动态、辨别虚假消息、掌握防治应对方法,更加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疫情防控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普及。
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服务,有力地支撑了疫情防控的“数战数决”、精准施策。防控疫情,需要更精准全面地掌控疫情信息,疫情排查上报数据管理平台,助力精准施策有效管控。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控物资的紧缺需要精准供需对接,基于疫情防控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可详细掌握各类重点医疗物资企业的产能、产量、库存等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医疗物资供给和分配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如何找到更多渠道快速采购到前方所需的物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正在充分发挥各种数据平台的智能能力,为防控物资保驾护航。而交通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有效掌握重点疫区人群迁移情况,有效锁定输入型感染者活动范围和散落各地的隐形传染源,为各地精准防控疫情提供重要参考支撑。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成为病毒检测和药物研发的加速器。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在病毒检测的环节可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时间大大缩短,而将高效的人工智能算力运用到药理毒理研究、蛋白筛选、新药研发等工作中,大幅加快老药新指征与疫苗等药物的研制进程。比如达摩院与浙江省疾控中心杰毅生物联合研发,将原来至少8个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比如采用依图科技的新算法能将新冠肺炎定量评估时间从5~6小时缩短为几分钟。而深兰科技则是将病毒基因序列比对时间从半小时缩短到3分钟。百度大脑将病毒全基因系列组结构预测从55分缩短至27秒。
而大量的线上云服务,为民众带来了新的平台和工具,改变人们在非常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协作方式。电子商务服务能够让人们减少前往超市等密集场所采购生活物资;语音/视频会议提高了远程交流沟通效率,支撑企业远程协同办公;线上教育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而更多的智能机器人“入职”医院与医务人员共同抗击疫情,能够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避免交*感染。比如在火神山医院工作的“豹小递”,能按医院的需求执行递送化验单与药物,比如在武汉、上海等地的隔离医院、ICU病房使用的智能消毒钛米机器人,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减少交*感染。
等等,信息技术在抗击疫情中的所发挥的作用,不胜枚举。而灾难不期而至,让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能够做什么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思考信息技术还应该再做什么。
今天疫情的防控仍没有到达拐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隔离观察人数仍在增长。病毒远比我们想象中狡猾,即便是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为阴性,仍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李兰娟院士说,核酸试剂的敏感度还要再提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接受采访时说,要把核酸检测的量提上去,提高检测率、确诊率。
除了检测试剂灵敏度要提高,寻找“带毒者”同样提出了挑战,国家第五版新冠诊治方案传染源把原来的“空气传播”取消,定为:1,飞沫,2,气溶胶,3,接触,气溶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这意味着即便没有和患者接触,到过同一地方的空气也会传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带毒者”即使没有症状也会传染。我们如何找到去过同一地方的人?
疫苗和特效药更是牵动全国人民,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韦,目前只是体外实验有效,能否真正成为特效药依然面临临床的验证,如何找到“旧药的新指征”?
面对一系列的挑战问题,信息技术企业应该也必须是其中重要的“解题人”、“赋能人”。“疫情防控的急需就是动员令,就是冲锋号”。企业、应用单位、上下游企业要联合攻关,在疫情发现、预警、防治等方面积极做出应有的贡献。
"寻找到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隐形传染源”,基于运营商的CDR数据等进行时空数据的伴随分析,可以识别时空一致的交集人群;或者基于APP、健康管理设备及车载设备及车载设备中含有的GPS数据,可以识别在同一时段在某一时空下与有新冠肺炎密切接触空间交集的人群。"知盛数据CEO王晓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旧药新指征的寻找,人工智能则是有效捷径,2015年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药研制,就是Atomwise公司准备了埃博拉病毒入侵生物细胞的“爪”的模型,利用类似人脑神经的网络进行药物成分分析,检测已知的7000种可对抗这种“爪”的药物,成功找到能控制埃博拉病毒的两种候选药物,且成本不超过1000美元。
而关于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江西赣鄱基因创始人兼CEO殷伟荣则认为,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学科生物信息学可以效力,它需要顶尖的人才。
几天前,腾讯宣布再追加10元,设立15亿元的“战役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宣布投入1亿美元就是要加强病例的发现、隔离和治疗,加速开发疫苗、药物和诊断方法。其中腾讯的“战役基金”希望提升“战役开发者公益联盟”资金池,帮助开发者为政府、医疗机构等快速开发疫情服务小程序。、
面对疫情信息技术正持续积极参战。战胜疫情,面对未来,信息技术可以做得更多。
有人问,我们已经吃过17年前SARS的亏,为什么今天还会遭遇新冠肺炎的痛,很多人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吃野味,尽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尽管多次修改,有专家说但依然重利用而轻保护,所以屡禁不止。总有偷猎者和偷杀者以及喜尝者,除了法律更严,来更好严防范野生动物源性疾病,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人们总是善忘,等到灾情过去,会很快忘记曾经的经历。AI可以做些什么?大量的游戏和文娱产品、AR/VR产品,除了现在的形态还可以做点什么?启迪教育,让经历过的不会忘记,让不曾经历过的有同样的敬畏。
我们正在推动治理的现代化,推动数字政务,在病毒的发现以及上报的流程设计里,是不是可以因为AI的加入而更自动化,一健通达,减少人为要素干预造成的延误和失误,校验错误和失误。
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我们的AI,最令人欣喜的能力,不仅仅是解决当下的问题,更应该是“事前诸葛亮”,在种种蛛丝马迹出现就可以预判灾情。希望当AI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我们的社会流程中时,未来我们不再遭遇新的病毒。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