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企业协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 正文

苹果锻造智能汽车“钢铁之心”,未来汽车操作系统什么样?

2022-02-21

苹果公司正在开发一项能接入空调系统、速度表、广播和座椅控制等功能的技术。项目名为“钢铁之心”(IronHeart),苹果正在探寻与汽车厂商之间的合作。

距今七年时间里,“苹果汽车”迟迟未能成型。今年已经有四位造车计划高管离职。9月,执掌苹果造车计划“泰坦”3年的道格·菲尔德出走福特。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iOS系统封闭,难获企业支持,导致供应链难以健全是苹果造车“难产”的主要原因。“钢铁之心”计划欲向汽车底层操作系统下探,推动苹果汽车业务向智能座舱过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着手汽车底层操作系统是苹果向汽车业务拓展的重要一步棋,也是全球智能汽车入局者争相抢占的高地。

“钢铁之心”引领Carplay从中控向底层下探

目前,苹果与宝马、奥迪、别克等主流车企600多款车型达成合作,驾乘人可通过基于iOS系统的Carplay使用包括导航、拨打电话、收发信息和播放音乐等iPhone各项功能,是定位在车载娱乐功能的智能系统。

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分析师王显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钢铁之心”可以进一步深化CarPlay的功能,帮助苹果在软件层面,从车载中控系统向底层操作系统下探,与汽车硬件和行驶数据联通。“钢铁之心”可以基于iPhone的系统接入一系列控制器、传感器和设置。具体包括汽车内外的温度和湿度的读数,温度分区、风扇和除霜系统,另外还有环绕立体声、平衡器、喇叭、低音炮、淡出和均衡效果的设置,座椅设置,以及车速表、转速表和燃油表数据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王耀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指出,要实现车内硬件设备调节功能,苹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打通座椅、车速表等各汽车零部件硬件接口通道,为车载系统个性化控制提供可靠路径。其次,为提高接口对接效率、降低对接成本,“钢铁之心”需要根据不同的接口制订统一标准并加以推广,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为车载系统预留更加灵活的设计实现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自有的生态系统,与汽车内置系统实现互通互联。

短期来看,苹果是为了扩展CarPlay车载应用范围,优化车载产品智能化性能。据悉,目前CarPlay已经接入了全球600多个车型,如可获得车企支持,苹果将这些运行CarPlay所需的数据进行收集,那么对于苹果后续在车载领域打通各硬件接口、制订统一标准,进而形成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长远来看,“钢铁之心”大概率是苹果为未来自研汽车的铺路。

其实,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攀升,很多车企都在加强与软件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基于传统车载软件QNX,陆续打造出自有应用级操作系统,苹果的Carplay功能也是基于QNX系统改造而来的。

传统汽车底层操作系统供应商主要有3家:BlackBerry QNX,微软的Windows CE和开源的Linux。QNX是黑莓开发的一款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凭借微内核、嵌入式、非开源、安全实时等功能特点,成为全球首款通过ISO26262 ASIL-D安全认证的实时操作系统。IHS的数据显示,2019年,QNX占据全球车载操作系统近43%的份额。

“钢铁之心”落地需解决供应链问题

从合作层面来看,“钢铁之心”功能向汽车底层操作系统下探,需要与车企合作进一步加深,然而现在车企越来越重视车联网功能,更愿意将用户和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iOS系统的封闭性,可能会让车企对苹果Carplay系统的进一步深化望而却步。“汽车造不出来是供应链的问题,就像灵魂没有躯体。”谈到苹果造车难的问题时,王显斌强调,无论是搭载操作系统还是造车,系统封闭都是苹果面临的现实挑战。“钢铁之心”需要考虑如何与供应商达成良好的融合模式。

从造车方面来看,苹果目前没有自建汽车工厂计划,可能会与生产iPhone、iPad等智能终端的代工厂进行合作。然而与小型电子设备生产相比,汽车制造工艺复杂程度更高,工艺流程也更繁琐,需要组装的零部件也更多,寻求符合水平的工厂量产汽车也是苹果现阶段需要突破的一大难关。

苹果的造车计划定位在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多年来苹果为此申请了多项专利,然而目前该级别在用户市场和法律法规上都尚未成熟,距离实现工程化落地和商业变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现阶段的苹果在营收上并不依赖汽车业务,因此步子迈得比较慢,在策略上也会有所摇摆,导致苹果汽车产品化与商业变现路线并不明朗。

就像苹果造车“难产”一样,“钢铁之心”项目是否能够成型也同样面临着重重阻碍。不过,汽车进入软件定义时代,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局内人关注的重点,苹果的这一步是拓展汽车业务的重要一步。

操作系统是未来汽车的智能“指挥部”

汽车操作系统不独苹果想下手,这已成为全球汽车智能汽车入局者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日前在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说: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操作系统是汽车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也成为各企业必争的战略要地。目前,国内安全车控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栈基本被国外OEM、零部件供应商掌握,设计、开发、验证等工具主要来自欧美,车载操作系统底层技术上国外企业同样占据相对优势。我国主导的5G+V2X成为车联网唯一国际标准,为汽车智能化功能提供了更多可能。操作系统担负着智能汽车“指挥部”的重任,吸引众多企业争相投入,阿里AliOS、华为鸿蒙、斑马智行、小鹏X-mart OS等国内汽车操作系统开始起步。

畅想未来汽车的操作系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软件架构师崔爱国指出,智能汽车基于车身、动力、底盘等传统汽车应用,附加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更多新应用。这些应用功能是多样且差异化的。车上不同场景、功能的应用算法,对芯片、算力、功能要求都不一样。未来需要统一架构和软件平台。汽车硬件可能还是会存在差异及多样化,上层应用也是一样的,中间需要统一操作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中间件。通过统一的架构、统一的框架、统一的编程接口,实现统一的部署,否则很难做到全生命周期里软件不断迭代、升级。

王耀指出,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以车为中心”的观念逐渐转化为“以人为中心”,过去用户重视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节能性,现在对于汽车的“颜值、品牌”也成为用户选择汽车的重要因素。未来,汽车的“能力可进化、应用个性化、内容可订阅、配件可挑选”等将愈来愈重要。随着用户对汽车的价值理解从出行工具转向“移动出行空间”,智能座舱成为实现空间塑造的核心载体,而智能座舱的重点在于增强人机交互的智能化体验。车载操作系统作为与用户交互的核心媒介,是智能座舱的大脑,需要支持更多样化的应用与服务,以实现为用户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生态资源和更加先进、便捷、有趣的智能化驾乘体验。在此背景下,车载系统将成为企业的重要研发着力点,是各车企必争的战略要地。

汽车操作系统对下连接硬件和芯片,对上联通应用和功能,在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智能网联汽车对芯片能力、网联功能、应用丰富度等要求越来越高,扮演着“指挥部”角色的操作系统也需要不断迭代提升能力。此外,系统安全问题也是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结合全球汽车智能化进程来看,很多整车厂都意识到,从机械层把车造好是第一要义。在汽车智能化洪流中,车企可以通过吸收软件企业进入研发、在零部件上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的方式,保持在行业中良好的竞争地位。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