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
作为半导体企业集聚的重要城市之一,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聚集了中芯国际、韦尔股份、安靠测试封装(Amkor)、盛美半导体等供应链各环节的龙头企业。而近来上海持续一个多月的疫情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半导体”产业链带来严重影响。
当下,上海严峻疫情及封城措施的影响已辐射至长三角乃至全国,尽管包括上海新昇、上海华虹在内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开始闭环生产,力保集成电路供应。但由于物流和原料运输仍然处于停滞状态,给半导体企业正常生产、电子零部件运输等带来了多重考验。
4月16日,工信部发文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同时设立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其中,据不完全统计,62家集成电路企业进入该白名单,包括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盛美半导体、中欣晶圆、阿斯麦(上海)、应用材料(中国)、默克光电材料(上海)、安靠封装测试(上海)等。
目前,多家半导体厂商表示已接到相关复工通知,正与有关部门、员工协调复工事宜。
业界人士解读,白名单的“落实”将有望让上海半导体链「动起来」,随着复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周边配套厂商一起复工将带动赶工出货,补足库存。
但多位产业链相关人士表示,当下的局势下并非所有企业都具有复工能力,人员到岗、物流受阻、上下游企业需求对接调整等多重考验仍制约着产业链高效运转,期待政府进一步出台细化政策,解决人员到岗上班、物流瓶颈、产业链协作等相关问题。
整体上看,“白名单”推动半导体企业生产逐步恢复,但行业完全恢复或许还需时日。
01
疫情困上海半导体产业“苦矣”
据芯思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三业产值2289亿元,约占全国22%,城市占比全国排名第一;其中设计业约占全国27%、晶圆制造业约占全国19%、封测业约占全国17%。有着中国“芯”脏之称的上海,在中国芯片业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据悉,上海拥有众多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型企业,临港、张江、漕河泾、松江、闵行紫竹等地区均有大型的芯片产业片区,其余多地也有芯片公司散布。在国内50余家芯片设计上市公司中,其中约一半公司的办公地址在上海,几乎所有公司在上海均设有研发中心或办公室。
自今年3月底上海宣布分区封控后,不少芯片企业为力保集成电路供应,实施封闭管理,保持着生产线的持续运行。其中,中芯国际、华虹宏力、沪硅产业等多数半导体企业厂区实现闭环生产,少数员工驻厂作业。
而上游芯片设计等环节的艾为电子、中颖电子、恩瑞浦等则大多实施远程居家办公、部分人员驻扎公司、改变发货地址等措施继续运营。
在此期间,企业工厂生产、物料保障和原料运输等问题成为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封控时间的延长,影响将逐渐显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上海疫情封控时间的持续拉长,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中断,开始停工。
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值占全国23%,2021年上海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增幅超过20%。这意味着,企业一旦停工、停产,将对下游产业链体系造成极大冲击。
从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今年前三个月集成电路产量下降了 4.2%,尤其是3月产量大幅下降。其中主要原因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疲软,以及包括上海在内等地区因新冠疫情引发的封锁中断了产量。
上游吃紧,下游情绪亦不佳。此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上海疫情扩散、封控持续,已对下游终端市场如PC/NB、TV、智能手机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02
白名单出炉
复工复产现状如何?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表示,名单内的666家重点企业在中国产业经济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若长时间内不能复工复产,将对全国相关行业及产业链,尤其是带有竞争和扶持性的行业,比如智能网联汽车、高新技术产业等产生不良的影响。
他认为,上海现阶段的复工复产将很大程度上疏通疫情对全国生产制造行业,包括上下游产业链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助于生产企业的恢复,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第一批白名单企业中,有45%仍处于停工停产之中。其中,汽车产业链的开工率最低,85%的企业处于停工停产之中。
对于半导体生产来说,生产车间无尘室等级高,可以隔离病毒;且晶圆厂24小时不停工生产,短期内晶圆厂不停产,产出仍可有序输出。但停工时程过长,供应链再出现长短料的问题,也将影响终端出货。
随着复工复产“白名单”的出炉,有一大批企业复工也紧锣密鼓地恢复中。
作为上海第一批重点复工“白名单”企业,万业企业旗下子公司凯世通相关人士透露,已接到复工复产通知,企业正在加紧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准备防疫手册及防疫物资,在与园区沟通后即着手复产。
与此同时,部分此前处于闭环管理中的企业表示,疫情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如上海新阳公司在松江厂的生产运营一直没停过。该负责人称,前两周物流紧张,现在开始逐步恢复了。
据悉,本次“白名单”中,申请事由为“集成电路(积体电路)产业”的共有59家。华虹、艾斯摩尔(ASML)、台湾功率半导体封测厂捷敏-KY位于嘉定区的厂房,均在复工名单之中。
而台积电松江厂、位于浦东上海总部日月光半导体、中国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等虽未列在积体电路产业名单,但均以“经济支撑类”为由,被列入名单之内。
据此前消息来看,诸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均在疫情防控期间实行封闭管理,进入“白名单”或将加速企业物流恢复。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能否登上“白名单”。
半导体供应链中,所有原材料供应、库存水位、人力调配,物流等全面畅通,以及严谨的疫情管控,才能保证生产制造的顺利进行。这对企业来说难度并不小,重新开工还需落实签承诺书措施等。由此看来,中小企业想要复工复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处境也更加艰难。
03
政策落地
复产还需要翻越几座大山
在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纳入“白名单”的企业要与全市防疫政策相符合、与阶段发展形势相契合、与市外调剂保障相结合,循序渐进、动态管理。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复工复产的背后需要大量的人员流动与物流保供。
当前上海地区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多数社区处于封控或管控区,这为白名单上的企业调配员工出了难题。根据方案要求,白名单企业通过封闭管理、集中办公等方式确保自身正常运转,按照高低风险相隔离,严格闭环管理,实施“早测抗原,晚测核酸”的每日检测。
与此同时,上海封控管理期间,企业和厂房一律不进不出,员工在厂内工作、生活,与外界隔绝。首批“白名单”上的企业,虽可允许封闭厂区以外的员工进入,但进入封闭区就不能再出来。业界人士提到,同一批员工长期在厂内闭环式工作与生活,身心承受巨大压力,容易效率不彰。
人员到位只是其中一步,原料和成品的运输仍面临考验。据财经新闻此前报道,不少干线物流仍未恢复。在上海封控前,公司的零件上了高速,到了收费站,对方看车辆来自上海不放行,最终下游车企只能叫叉车来卸货转运进城,运输成本比部件都高。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6日24时,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共关闭收费站219个,占收费站总数的2.03%,比4月10日减少459个,下降了67.70%;共关停服务区76个,占服务区总数的1.15%,比4月10日减少288个,下降了79.12%。
物流是供应体系的大动脉,很大程度影响了供应链的通畅。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都在上海及周边设厂,现在受物流流通影响,上海供应链体系处断裂状态。
对于半导体生产来说,本身厂内的无尘室等级高,可以隔离病毒,而且晶圆厂都是24小时不停工生产。短期内只要晶圆厂不停产,仍可提供产出。不过,如果停工时程过长,最严重的状况就是供应链再出现长短料的问题,影响终端出货。
尽管此前部分企业将相关业务转移到了苏州、南京、西安相关的实验室和工厂,但随着各地疫情常态化管控加码,部分产品上市也受到一定影响;甚至上海市内企业之间的文件、合同等收寄,快递、跑腿、闪送的费用已经超过物品本身价值。
除此之外,在设计企业的芯片完成封测后,需要交付到全国各地的客户中去,疫情导致的物流阻塞也使得芯片交付日益困难,发货和收货的时长都无法保证,客户项目的进度也会因此受到连锁反应的影响。
对部分企业来说,可能在封控之前已经有部分产品库存,但是也不足以满足如此长时间的需求。随着封控持续,未来可能在生产和交付方面会存在影响,公司已经在积极联系并准备相应对策。
总结
“白名单”的出炉,正式吹响了上海复工复产的号角,尽管企业数量之多,但并不意味着有了全面复产的通行证。
现阶段,上海众多小区还没有解除封控,阻碍部分企业员工及时到岗、抗疫与保供之间的矛盾也需要时间去消化与调节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阻塞,都将直接影响到复工复产的实际进度,还需要其他协同政策来配合。因此,从政策到实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未来,白名单的进一步落实也将对半导体产业链释放积极信号。相信在政府支持及企业的多方协同下,上海保供的“绿色通道”将更有序开展,越来越多企业复工复产以及整座城市的解封值得期待。
来源:慧聪物电子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