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企业协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 正文

工业开局春意盎然

2023-03-07

167815344440505979.png

图片三一重工北京北京桩机工厂


阳春三月,“忙碌”成为工业一线的关键词。抓项目、赶订单、拼生产……地方工业园区项目纷纷落地,企业生产一线干劲十足,重点行业蓄势待发。过去一年,我国工业经济承压,但稳中见韧。全年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表示,随着重点行业经营主体活力、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动力有效释放,我国工业经济将迎来暖春,经济 “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聚焦重点行业和地区,稳住工业增长基本盘

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重点在行业,关键在地区。2022年年末工业经济下滑势头所以迅速得到扭转,重点行业、工业大省发挥了决定性支撑作用。


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工业行业中有一部分行业规模比较大,占GDP比重在1%以上,比如电子、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这些行业对稳增长十分重要,我们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稳住这些行业。”


以我国增速最快、最具亮点的优势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为例。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连续14年稳居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连续8年产销量全世界第一,市场占有率已达25.6%。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这得益于我国汽车工业清晰的战略、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始终围绕着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生态链体系进行建设。


“新能源汽车带动了汽车行业全新的数字化产业链。”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汽车头部企业,成立国家级汽车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创新研究院,让数字化力量更全面、更深度地参与产业行业的各个环节中,以持续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世界地位。


“要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一定要从源头抓起。那就是要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坦言。

167815348960950388.png

图片金康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取得上述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对整个传统制造业改造的深入推进,显著提升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作为出身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全国政协委员,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兆对该行业转型升级有着深切体会。从“手工铁打”向“机械加工”再向“互联网平台化创新”,企业成立的40年来发展壮大就是靠转型。他建议政府帮助转型困难的企业做好“智改数转”顶层规划,大力推广“互联网+制造”模式,鼓励传统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


工业经济已然成为决定区域竞争态势的关键变量,越来越多的省份依托自身优势,勇挑大梁、多做贡献。


“老工业基地”价值在老、出路在新。辽宁把“激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活力”作为实现传统工业振兴的关键路径。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以场景驱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目前,辽宁正大力支持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加快推动各领域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重点培育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达65个。


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在新兴产业上频放大招。让具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集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新途径。


上海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围绕该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重点产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和技术堵点,并在未来智能、未来能源等五大方向前瞻布局了16个领域的未来产业。浙江省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40家,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


提振有效投资,为制造业厚植土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多措并举扩投资稳外贸。制造业投资增长了9.1%,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2023年,制造业投资将继续扛起“稳投资、促增长”的大旗,这也是有效对冲出口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反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今年有个好现象,各个地方对制造业投资进一步加大。”金壮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多地已明确提出2023年制造业投资额和增速目标,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大项目好项目,显示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已经至少有18个省市提出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聚焦产业基础再造、产业数字化、低碳化改造。


今年安徽省将制造业投资额目标锁定在7500亿元以上,滚动实施“工业强基”和“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各100项,创建绿色工厂60家,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项目74个。四川将突出抓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引资,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外资项目。重庆提出,将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工作,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上海计划在今年加快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国际数据港和一批数据中心、算力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新增数字化转型生活类重点场景10个。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信厅副厅长黄宝荣告诉记者,今年甘肃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针对电子产业链,甘肃计划实施总投资224亿元的16个产业链重点项目;继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支撑能力,推动“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庆阳试点等项目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达到30个,大型工业企业5G渗透率达到30%。


通过重大项目投资、重大工程实施,将有效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黄宝荣表示,今年甘肃将在省内各个传统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应用,促进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价值链的融会贯通,使生产制造更加精益、供需匹配更加精准、产业分工更加深化;利用海量数据的巨大的价值,协同推进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


167815354013387158.png

图片TCL华星液晶面板生产线

全国人大代表、TCL董事长李东生认为,科技制造业需要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科技制造业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资本回报率偏低、企业融资难度和压力大、资金链趋紧,中国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逐年上升。他建议改善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延长货款期限、放宽融资门槛,降低科技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还要充分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今飞凯达公司董事长葛炳灶建议,银行机构需进一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经营主体,增加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


提振制造业有效投资的同时,也要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表示,外资的进一步流入,不仅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充裕的资金,设立了更多企业、创造了更多就业和税收,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产生涟漪效应。“外商独资也好、合资也好,只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就一定会带动和培育产业链中的相关本土企业,同时也在市场竞争中推动了本土竞争对手的成长。”他说。


积极扩大消费,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

这几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受疫情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凸显出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新能源汽车消费为例,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随着补贴及减税政策大面积退坡,消费者对这类大宗商品的消费略显疲软。此外,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尚不完善、续航里程不足也成为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居民消费偏好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背景下,产品的高质量供给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前提。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教授张水波直言,部分人群有消费能力但不愿意消费,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市场未能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为此,工信部也已经将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纳入积极扩大消费等一系列稳工业增长举措中。


针对新能源汽车“补电难”的短板,冯兴亚建议扶持奖励汽车企业推出换电车型、加大车电分离政策鼓励。“国补政策向需求侧战略转型,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直接将优惠补贴给消费者,并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建议,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完善科研成果到商业化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政策,加强下一代动力电池、芯片等技术攻关。


“随着我国社会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品已从数量短缺向供给充裕转变,要顺应居民消费新趋势创造新供给,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褚浚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移动总经理杨剑宇注意到,近年来,我国智慧养老产业消费规模增速较高,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养老业态不断创新,智慧养老服务领域逐步向远程医疗、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领域延伸。他建议依托这一趋势,从强化产品供给、技术和数据赋能、产业培育等方面入手,提升场景化服务能力。


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彰显活力。2022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42亿元,同比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针对这一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建议,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效能,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模式融合,促进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助力线下零售门店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同时提高促消费政策的普惠性和精准性,鼓励电商企业参与消费券、以旧换新、家电及汽车下乡等消费补贴的设计和发放,强力激发消费活力。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