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访问中国电子企业协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 正文

小米售车一周年,雷军慨叹: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2025-04-01

      去年的3月28日,小米第一台车正式量产交付,时隔一年整,作为智能汽车“新势力”的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第一次出席了3月29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会上,雷军回顾小米汽车这一年,反复提到一个词——“刚刚好”。这个曾被质疑“入局太晚”的跨界者,用首年交付20万辆、新车SU7 Ultra三天销售破万辆的成绩,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增添了一个关于“时机”的注解——成熟产业链托举后来者。


去年4月,在小米汽车首月锁单88000辆的成绩单中,有60%是用户未试驾、未见实车的“天使单”,而这些汽车的均价约为26万元。

雷军坦言:“用户愿意为一辆未体验过的车支付近30万元,这不是冲动,而是对小米产品逻辑的认可,是对小米品牌跨越15年的信任迁移。”

这种信任的积累,恰是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独特优势。

“三年前都说我们造车晚了,现在看却是刚刚好。”雷军感慨道,小米赶上了中国汽车工业完成跃迁的好时机:电动化技术已经成熟,供应链体系十分完善,产业生态基本开放,而且消费者认知也已经在多年培育中转变,这些都为产业后来者铺就了高速公路。

不过,迎上了时代风口也不能等风停,企业还须不断研发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形成内驱力,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雷军指出,小米在确定进入智能汽车赛道时就坚定了自研决心。五年时间,小米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50亿元。小米希望能在智能汽车领域撕掉以往消费者认知中的“组装厂”标签。

而小米也因全自研、自产的三电机系统(汽车的三电系统通常是指电动汽车的三个核心部件,即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跨进了高端跑车门槛。

2月27日,售价52.99万元的SU7 Ultra正式问世,其搭载了小米自研的三电机系统,以1.98秒破百、极速350km/h的性能,将千万级超跑的标准拉至50万级市场。这款车型三天斩获1万辆订单,相当于去年中国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8%的份额。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自主研发的电机转速登顶全球量产车榜首,并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下6分46秒的四门车纪录。

雷军特别强调:“这不是小米的独秀,而是国产高端化的集体突破。”

但雷军也清醒地看到:“电动化只是行业竞争的上半场,而全生态智能化才是终极战场。”于是,小米正将目光投向智能驾驶、车机互联等深水区,从性能赛道转向科技赛道。

站在一周年节点回望,小米汽车的“恰逢其时”,实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水到渠成的缩影——当技术储备、产业生态、消费信心形成共振,每个把握住节奏的入局者都可能成为破局者。正如雷军所说:“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这不是运气,而是中国制造的必然。”



                                                                                                                                 来源:21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