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我会想说:撤回模糊的命令,向中国人道歉。”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公司法教授哈姆-扬·德克鲁伊弗(Harm-Jan de Kluiver)近日公开发声,对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决定提出尖锐批评。
这位法学教授的直接质疑,道破了当前安世半导体困局的核心问题——荷兰经济事务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Vincent Karremans)动用《货物可用性法案》强行夺取控制权的举动,正把荷兰置于法治与贸易的尴尬境地。
事件发酵:安世产品正被加速替代
自从荷兰政府采取这一行动以来,安世半导体内部撕裂持续加剧,市场端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荷兰政府的强行接管,正在实际业务层面引发连锁反应。尽管双方均声称“安世业务正常运营”,但海外缺货问题已经出现,不少车厂已在寻找替代品。
这场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不论对于中国安世,还是荷兰安世来说,这都将带来实质性损失。据彭博社报道,安世半导体的大客户之一、大众、宝马和Stellantis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集团已经找到了95%所需芯片的替代品。这一数字令人震惊,表明市场对安世供应链稳定性的信心正在迅速崩塌。
不仅如此,产能分布的残酷现实,让安世半导体的海外供应雪上加霜。由于10月4日中国已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相关产品被禁止出口,而安世在中国的工厂占据了其整体超过70%的半导体封测产品。这意味着,目前安世半导体仅有30%的产能可以供应中国以外的市场,剩下的都在中国。超过七成的产能被“锁”在中国境内,这一生产结构现状让荷兰政府的接管行动显得准备不足。
部长辩白,难以自圆其说的“巧合”
面对各方质疑,文森特·卡雷曼斯一直焦头烂额。他在电视节目Buitenhof中辩解称,这场行动“纯属巧合”,并非与美国合谋打压中国。
文森特·卡雷曼斯试图让外界相信,他的官员已经与安世半导体进行了近两年的谈判,希望解决中国股东问题,并且已经接近达成协议,通过更好的监管和独立的监事会使安世半导体“更加欧洲化”。他声称,原安世高管张学政的行为侵犯了公司利益,所以紧急干预变得必要。
(相关视频截图)
然而,这种解释难以令人信服。时间点的巧合、美国持续对欧洲半导体产业施加的压力,让简单的“巧合”解释显得苍白。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背景下,任何针对中资科技企业的行动都难以摆脱政治化的嫌疑。
专家疾呼:撤回命令并向中国人道歉
针对此事,哈姆-扬·德克鲁伊弗的批评直指问题核心:“为什么经济事务部长在企业商会做出决定后维持这一命令?这会带来财务风险?”他的建议直接而明确:“撤回模糊的命令,向中国人道歉。”
这位教授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合法途径,并解释说:“我们的法院是独立的,所以作为部长,你不能对这个判决做任何事情。”这一观点揭示了法治精神在此事件中的重要性。如果荷兰政府确实重视法治原则,理应通过独立的司法程序解决问题,而非通过行政命令强行干预。
法学界的声音代表着社会对法治和公正的期待,也反映出荷兰国内对政府此举的质疑正在升温。
如今,荷兰政府站在了抉择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坚持可能引发更大供应链危机的行政命令,还是听从专业意见,通过司法途径和对话解决争议?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21IC